抗肿瘤药物概述
截至2010年, 在全球范围内获准上市的抗肿瘤药物总数达到210个左右,处于各期临床研究中的抗肿瘤新药达861个,为此投入的新药研发费用超过了200亿美元。所有这些药物按照不同的药理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抗新生血管类:肿瘤的血管靶向治疗策略已得到了众多临床试验的证实,基于这一理论已有多种药物获批上市,这些上市或在研的药物,分别作用于血管生成的不同环节,主要包括:①VEGF/VEGFR通路抑制剂,②内皮抑素Endostatin类,③血管抑素Angiostatin类,④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抑制剂类,⑤整合素抑制剂类,⑥血管破坏药 CA4P及DMXAA。
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使用小分子抑制剂或单克隆抗体来抑制酪氨酸激酶的功能,可以产生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主要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包括:①EGFR抑制剂,②Her2抑制剂,③VEGFR/PDGFR/Kit多靶点抑制剂, ④ALK抑制剂,⑤c-Met抑制剂,⑥IGFR抑制剂,⑦Bcr-abl抑制剂,⑧CD-20抑制剂等。
3、丝/苏氨酸抑制剂: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的增生、分化、凋亡和代谢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多种肿瘤中丝/苏氨酸激酶均存在着活性异常,目前已批准上市或在研的主要丝/苏氨酸蛋白激酶治疗靶点包括:①Raf抑制剂,②MEK抑制剂,③PI3K/Akt抑制剂,④CDK抑制剂等。
4、DNA损伤修复类:通过DNA损伤来杀灭肿瘤细胞是当前临床应用放射治疗及大多数化疗药物的共同作用机制,而肿瘤细胞中针对DNA损伤启动修复机制可以降低DNA损伤药物的细胞毒性。与DNA损伤及修复相关的抗肿瘤药物可以分为:①烷化剂类,②铂类,③抗代谢类,④topoisomerase抑制剂类,⑤PARP抑制剂类,⑥CHK1/2抑制剂类,⑦HDAC抑制剂类,⑧Hsp-90抑制剂类,⑨Bcl-2抑制剂类等。
5、微管抑制剂类:微管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细胞形态的维持、有丝分裂及信号转导均发挥重要作用,微管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靶点,已有多个药物批准上市。根据对微管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①抑制微管聚集类,②促进微管聚集类。
6、激素类抗肿瘤药:人体的激素水平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都密切相关,一些激素依赖性肿瘤可以通过调节激素的平衡来抑制肿瘤的生长,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激素类抗肿瘤药物可以分为:①抗雌激素类,②芳香化酶抑制剂,③孕激素类,④抗雄激素类,⑤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等。
7、化疗辅助用药:针对细胞毒类化疗药引起的毒副作用,如呕吐、骨质疏松、肿瘤耐药等问题,可以合用一些化疗辅助药来减轻毒性症状,包括:①5-HT3抑制剂,②NK1抑制剂,③RANKL抑制剂,④CTLA-4抑制剂,⑤MDR抑制剂等。